乡月网 传播乡情 宣泄乡愁

乡月文化传播

乡月网 兰州频道 兰州风俗 查看内容

兰州太平鼓和太平歌

2014-7-18 17:29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622| 评论: 0|来自: 乡月文化传播

摘要: 太平鼓和太平歌是流传在兰州民间的一种古老的艺术活动。
兰州太平鼓
    
    太平鼓和太平歌是流传在兰州民间的一种古老的艺术活动。
    兰州人春节打太平鼓的习俗迄今已经有了六百多年的历史,并已经发展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。相传,从前兰州的鼓是圆形的,叫“端鼓”。明朝初年,徐达、冯胜奉命西征元军残部,克庆阳、临洮,一举攻下了兰州城。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仍负隅顽抗,一时难以攻下。不久徐达就想到一个计策,适逢元宵节,他命令部队装扮成社火队,将圆鼓改成长形,内藏武器,以大旗为令,混进永登城内,一声炮响,里应外合,击败元军,克复城池,长形鼓就此流传下来。为了表彰英雄们的功绩,庆祝胜利,愿天下太平,便将此鼓名为太平鼓。由于此事发生在春节期间,人们就把太平鼓作为在春节社火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项目。
最早的太平鼓以官园太平鼓最为出名。

    兰州太平鼓造型独特,鼓点有讲究。太平鼓是圆筒形,鼓帮用木料制作,双面蒙牛皮,个头很大,鼓身长约70厘米,直径约45厘米。鼓帮外表涂红色或黑色油漆,饰以金色狮子、牡丹或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图案,两侧鼓面上绘“八卦”太极图。这样的制作方法表明,擂起太平鼓而变“八卦”触阴阳,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纹,兴地之宜远取诸物”,“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”,也表现了天、地、人、鼓合而为一的思想,成为太平鼓起始的“心象”特征。在鼓帮一侧的两头钉有两只铁环,用来拴绑背带。太平鼓背带较长、较宽,可斜挎在肩上,置鼓于左腿外侧,让鼓垂于人的膝盖下;鼓手左手控制鼓带,右手用麻绳拧成的50厘米长的鼓鞭击鼓,鼓带较长也便于将鼓抛向任何一个地方打击。
    照民间流行的说法,兰州太平鼓的鼓点还有一番讲究。由于太平鼓击鼓时不用鼓槌,是用麻绳拧成鼓鞭击打鼓面,擂鼓时,鼓发音低成而浑厚,鼓手的动律是人舞鼓、鼓带人、人鼓合一。鼓有上、下、跃、翻、骑、闪、展、腾、挪等打法,鼓点“三点水”,意思是:今年好,今年好,明年更比今年好。“单条”鼓点意思是:逐瘟、逐瘟。等等如此,都是企望消除灾祸,求得太平吉祥的美好愿望!
    太平鼓以锣鼓组成,表演时多则60-80人,少则30-40人,全由青壮年男子表演。表演者一律头戴英雄帽,身穿皂隶服,腰系青丝带,脚蹬麻窝靴,宛如京剧舞台上的武松,英姿勃发,气概万千。太平鼓表演时按规定排列成一定的队形,由领队用上面扎有红、绿、彩球的竹竿作为令旗统一指挥。领队持令旗有节奏的上下左右摆动,潇洒自如,或健步向前或弓腰倒退,指挥锣、钹、鼓节奏的轻重缓急。鼓手右手紧握鼓鞭,左手将鼓举到不同方位,根据领队发出的旗号,忽上忽下,忽左忽右,一边击鼓,一边舞蹈,一边行进。鼓声震天撼地,令人耳膜发麻。鼓队一旦行进到了十字路口人多处或接社火的商铺门前,指挥者猛然挺身而起,高举卷旗大幅度挥动,一声号令下,击锣伴奏。一时间,鼓声、阵阵、黄土腾腾,龙腾虎跃,地动山摇。队形不断变化,一会儿“两军对垒”、“金龙摇尾”、“双重突围”;一会儿“车轮施战”,显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充满勇敢的阳刚之气,令观赏者振奋。
    兰州太平鼓的具体打法有底鼓、中鼓、高鼓三类。
    低鼓:鼓带较长,鼓面置于脚面。行进时左脚背顶鼓而行。表演时鼓基本上贴于地面,鼓在左、右、前、后、闪的轮打中左腿跨鼓,左小腿和脚内侧将鼓夹起来进行旋转,也可以双腿交换做这个动作。低鼓的打法常用于“两军对垒”、 “车轮施战”、“双重突围”等阵法。
    中鼓:将鼓置于鼓手膝关节下方,这时鼓完全失去支撑点,鼓手打起来难度加大。鼓手要在一系列的动作中完成击鼓,还要加上双手鼓条和鼓花在头顶缠绕的动作和亮相等表演技法。这对鼓手身体的动律、双手的舞动、相互对鼓的击打配合以及身体的协调性要求是极为严谨的。
    高鼓:鼓身置于鼓手的胯部。表演时左手摔鼓,利用鼓的自重和运动时的惯性甩带抡挥,形成人鼓翻飞的壮观场面。惯用的打法有“鹞子翻身”、“二踢脚加劈叉”、“扫堂腿”、“燕式跳”、“猛虎下山”等技法。高鼓以它昂扬的气势,宏大的场面,高超的技术,成为“黄河激浪”、“麦浪滚滚”、“铁壁合围”、“三阳开泰”、“万马奔腾”等阵法的必取素材。
    太平鼓在表演中非常讲究阵法的布局。每个阵法都有其固定的阵势和对低、高、中鼓的穿插应用。
    近年来,甘肃省舞蹈界的艺术工作者对这门传统艺术进行深入挖掘、整理、总结和创新,将低、中、高鼓的三种打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放弃了过去一个套路使用一种打法的惯例,使得太平鼓的动作更趋多样化。首先在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转换上大胆的创新,加快了转换节奏。这样相应地加大了动作的难度,但动作更为流畅,单一沉闷的节奏得到了改变。其次以音乐为背景,音乐的节奏和鼓点的节奏融会贯通,使太平鼓的节奏徐疾有致。把舞蹈的动作加入到鼓手的基本表演动作中去,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。通过以上的艺术创新,太平鼓的艺术观赏性大为提高,成为广场舞蹈艺术和舞台表演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。
今天的兰州,很多人依然喜欢太平鼓,太平鼓已经不单单在春节期间表演,现在已经成为重大文化节会、庆典中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。兰州太平鼓应邀参加亚运会、迎接香港回归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,得到了“天下第一鼓”的赞誉。
    和太平鼓相配套的太平歌是兰州特有的民间鼓乐形式,堪称“兰州一绝”。太平歌是在太平鼓表演间隙由一人击鼓、众人即兴演唱的一种曲子,为社火助兴添趣。城关地区也叫“秧歌小曲”,有的地方称其为“煞鼓曲”。
    太平歌的表演形式有两种:一种为清咸丰年间流传下来的表演形式,一人击鼓,周围的人自由的唱太平歌,歌词内容多为《三国》、《水浒》中的历史人物。如:
太阳上来一竿子高,
周仓抬的老爷的刀;
我问你周仓到那里去,
他言说在灞陵桥上等曹操。
曹操一听事不好,
给老爷许下了大红袍;
大红袍在刀尖上挑,
老爷勒马不下桥。
头一杯酒敬天高,
第二杯酒敬宝刀;
一敬宝刀火焰子高,气的老爷把眉挑。
   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太平鼓表演完一场后的间隙中,由一人唱一曲小令,一人击太平鼓为节拍。内容多表达劳苦大众的生活,有哀怨,有相思,有愤世小令。如:
太阳上来照山坡,
山坡上有个唱曲的哥。
一天不唱了由不得,
晚上不唱了睡不着。
白天唱着去干活,
夜里唱着想妹歌。
打发小弟去请哥,
请来一同唱支歌,
唱的好了有酒喝,
唱的不好罚推磨。
月亮上来照山河,
山河底下石头多,
有钱人盗吧新年过,
留下穷人们闹社火。
一根谷草十二个节,
我丈夫出门十二个月;
刮了一场北风下了一场雪,
不知我丈夫冷么热。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回顶部